“消费任我行” “天赐普洱”探访团走进景谷
8月12日,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和普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消费任我行”活动首站在云南普洱成功启动。8月12日-14日,活动组织新浪微博文旅、科普、三农等跨领域大V走进普洱,开启了“天赐普洱”探访活动,宣传推介普洱特色产品等商旅文资源,提升普洱区域特色品牌知名度。在大V们的带动下,微博平台也掀起一波关于“消费任我行”、“天赐普洱”的讨论热潮,截至8月13日晚,微博双话题阅读总量超1.2亿,话题讨论总量超3万条。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探访团二天的景谷县之行。
探访团走进景谷县
白茶寻源,走进景谷大白茶种植基地。8月13日一大早,探访团在普洱茶乡大酒店出发,赶往”千景之谷“景谷县,迎着山雾和阵雨,驱车近四个小时才来到高山深处的景谷县大白茶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民乐镇,茶叶资源丰富,拥有秧塔500年母树白茶树1000余棵,有机茶园1000亩。高山云雾出好茶,百年树龄古茶树,藏在幽静的山谷里,在高山云雾的滋养下成长,大V探访团老师也亲自体验了把从古树上采茶的感觉。化身“茶农”的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老师称赞大白茶种植基地:“这里真好!山好,茶树好,茶更好!”
景谷县云春茶厂,用心做好每一克茶。探访团下山后便来到同样位于中国茶城白茶发源地—普洱市景谷县民乐镇的云春茶厂,云春茶厂是一家集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探访团走进车间,参观萎凋、干燥、手工筛选等工艺,仔细观看他们如何用传统工艺还原本真茶味。从选料到成品、云春茶厂的每一个”云春人“都在坚持“做好每一克茶”的理念。参观完毕茶的整个加工线后,专注于美食研究的“美食味道菌”坦言“自己对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此行收获多多。”
图片
走进塔包树树包塔佛塔,惊叹这塔林双绝的奇观。景谷勐卧总佛寺正门口有的两座很特别的佛塔。两座佛塔中,左边的塔顶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树根将10.7米高的塔身包裹;右边的佛塔高7.2米,塔顶也生长着一棵菩提树。因树龄只有130年,树根还未从塔里露出,但却形成了塔把树包裹住的奇观。“树包塔、塔包树”,树塔浑然一体,如此难得的景观令阅览过无数奇观的旅行玩家程诗然老师都惊叹不已。
观看非遗象脚鼓制作工艺,感受鼓声所带来的的欢乐。傣族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傣族人民传统技艺。这次要探访的是一位制作象脚鼓的傣族老大爷,年过七旬依然身手矫健。爬得了树、做得了鼓、跳得了舞。话不多却非常的热情好客,知道探访团来,他一个人扛着梯子上树给大家摘了两个菠萝蜜。临走时,探访团与大爷一起背起象脚鼓,用具特色的傣族民间乐器,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诠释了,哪里有象脚鼓声,哪里就有欢乐的人群。探访团老师们也都希望他们能用自己具特色的乐器,敲响出傣家人美好生活的音符。
临近傍晚,探访团一行人驱车来到一家傣家小院,品尝傣宴。傣宴是指傣族人的特色菜,特点是口感酸辣、清淡、开胃,烹制时不勾芡。选料也很独特,除了当地品种繁多的菜蔬,珍贵的菌类,不少菜苔、昆虫等都能入菜。探访团们餐桌上的美食不仅色香味俱全,制作方法也别具一格。牛肉粒和茶叶一起炸吃,淡淡的茶香和牛肉的肉香,相得益彰,别有风味;红豆沙馅的灰水粽子,晶莹剔透,弹弹糯糯;还有爽滑松软的水米粉。美食专栏撰稿人“美食味道菌”品尝后盛赞傣宴,称“水米粉真的太惊艳啦,口感特别软,配上酱汁,汤水,小菜,超好吃的,我没吃够。”
不仅有美食,还有舞蹈,席间,傣族姐妹们来唱祝酒歌,跳民族舞,欢声笑语褪去了一天舟车劳顿所带来的疲惫,探访团结束了此次普洱探访二天的行程。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